【作者】李凌;
【作者单位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;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;
【文献来源】新闻与写作
【摘要】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社会选择性。不同的价值取向及保护策略,对隐私保护技术变革产生着重要的调节。隐私与个人信息一元化的保护策略,在技术上追求隐私信息"可用不可见",导致隐私保护技术离身化,隐私保护目标异化和保护思路偏差。"为利用而保护"的隐私保护技术混淆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区别,忽视了隐私的内在价值,从根本上面临价值逻辑的困境。脆弱的隐私具有强烈的切己性和具身性,我们必须秉持隐私与个人信息二元化的保护策略,发展诸如联邦学习算法、区块链等具有切己性和具身化的技术,让隐私保护从离身转向具身,从积极控制转向消极防御,从中心化转向分布式。
【关键词】隐私保护技术;;具身;;离身;;联邦学习;;区块链
【文献类型】期刊
【主题类别】
区块链技术--
【复合影响因子】2.094
【综合影响因子】1.017
【DOI】
【发布时间】2022-01-05
评论